马良书 官方网站

http://maliangshu.zxart.cn/

马良书

马良书

粉丝:38800

作品总数:57 加为好友

个人简介

马良书,1966年12月出生。中国画画家,美术学博士,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副教授,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。1995年9月进入湖北美术学院攻读中国画专业硕士学位。19...详细>>

艺术家官网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艺术圈

作品润格

书 法:议价

国 画:议价元/平尺

匾额题字:议价

拍卖新高:未提供

联系方式

艺术家官网负责人:小张

邮箱:artist@zxart.cn

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,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。

意境山水 梦境田园——评马良书的现代田园山水画

 

/ 赵盼超艺术学博士

 

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田园。

 

对马良书田园山水画的解读与记忆有关。大约三十年前,一个北方小孩第一次坐上南去的火车,他把脸紧紧地贴在车窗上,看着窗外以时速80公里飞逝的风景。当火车与一座流着溪水的大山擦身而过时,他看到一只露着半个身子的水牛悠闲地在山洼里戏水,旁边水塘里长满了盛开的荷花,湿润的大山、悠闲的水牛与盛开的荷花构成了一幅南方田园山水画。

 

这是我童年对南方田园唯一的记忆。这个记忆既陌生又熟悉,既模糊又清晰,竟然在脑海中盘踞了三十多年。每个人对于童年都有自己的记忆,每个人对于田园都有自己的认识。也许南方的田园对我这个北方的孩子显得过于陌生了,所以平添了许多好奇,反而变得更加牢固。现在火车的速度不断提升,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,脑海中的记忆也如这火车外飞速而过的情景,变得越来越模糊。

 


马良书 | 新绿映新桃 | 纸本水墨 | 65x55cm | 2014

 

对于居于城市里的人来说,我们习惯了爬高楼、乘地铁的快节奏生活,逐渐“去自然化”,走进了越来越虚拟化的生活空间。住在钢铁混凝土构筑的大都市里,在关闭电脑和手机的一刹那,失落与孤独伴随空白的记忆袭来,让人感到无所适从。城市在带给人们吃、穿、住、行、玩诸多便利的同时,也带来了人们的失语、失忆、失聪。如果从物质上讲,“世界的历史就是城市的历史”,那么从精神上讲,“世界的历史就是逃离城市的历史”。其实这种悖论的根源在于人的社会性与自然性。

 

在人不断社会化的同时,人的自然性被压抑的过程中内化到精神世界中,借助文化艺术用隐喻的形式表达出来。在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中,所谓的“儒道互补”,即是“身在魏阙、心系南山”的两重心境。孔子言“礼乐”,庄子说“逍遥”,这二者共同构筑起了士人的内心世界。

 


马良书 | 闲月悠悠穿花影 | 纸本水墨 | 65x50cm | 2014

 

魏晋山水诗兴起,借助道家衍生出来的隐逸之风兴盛。或言有大隐与小隐。“大隐住朝市,小隐入丘樊”。我们古人早就知道“水击三千里、扶摇九万里”不可得,所以把“大隐”的名号给了居于“朝市”者。不可得又心向往之,所以才有了借助诗画表现出来的冲动。这种“虽不能至,而心向往之”的冲动就成了中国山水画兴起的动因。正如南朝宗炳在《画山水序》中言:“余眷恋庐、衡,契阔荆、巫,不知老之将至。愧不能凝气怡身,伤砧石门之流,于是画象布色,构兹云岭”。心中眷恋衡庐之美而不可至,故有了创作山水画的冲动。

 

又北宋郭熙《林泉高致集》中开篇言:“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,其旨安在?丘园,养素所常处也;泉石,啸傲所常乐也;渔樵,隐逸所常适也;猿鹤,飞鸣所常亲也。尘嚣缰锁,此人情所常厌也。烟霞仙圣,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”。如果回顾中国山水画史,可知这绢素之间寄托了画者对自然山川无限眷恋向往之情。

 


马良书 | 《菜花田里听蜂鸣 | 136x68cm | 宣纸彩墨 | 2014年

 

马良书作为生于秦巴山区、汉水谷地的郧西人,对于家乡的山山水水、风土人情有着切身的体会。2001年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攻读博士学位,从事绘画创作实践与中西艺术比较研究,理论水平与专业水平皆有所进。在北京期间,他艺术创作的关注点放到了田园山水画这一课题上,一直坚持了十多年。我未免惊奇,想要知道这坚持背后的原因。

 

我翻看着他画册的目录,字里行间跳跃出“南园、桃乡”这样的字眼以及“梦回家山”、“身在乡野”这样的题目。目录的字里行间,已经显露出他对田园的眷恋之情。也许他也像我一样,“身在曹营心在汉”,在夜深人静伏案之时,脑海中总是不断涌现田野乡间彩蝶飞舞、桃李缤纷的画面,借助一管之笔,来描绘那个“心中的田园”。他借助自己扎实的理论功底,对“田园文化”对文人士子精神世界的影响进行了思考,借助自己的坚实的专业功底构建了“田园山水画”这一与中国传统山水画一脉相连又风格迥异的表现体系。

 


马良书 | 《芳菲岁岁 | 纸本水墨 | 44x44cm | 2014

 

以上所作分析,是基于对马良书“现代田园山水画”体系背后的精神探索的解读。在画面表现上,他进行了长时间的摸索,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现体系。在刚刚看到马良书的画时,以为表现的是虚幻之景,后来通过与他交流,才知道都是在家乡写生基础上画出来的,不禁感叹“此景只应天上有,人间难得几回逢”。画面中远处起伏的山脉与近处如明似镜的水塘相互映照,黑瓦白墙的老屋坐落于清溪畔、绿水旁,春晨雨过,麦绿桃红。

 

马良书的田园山水画,在内在精神境界追求上,与古代山水画是一脉相承的。他关注的是在城市化进程中,人们精神家园的荒芜与丧失。在外在表现上,他的作品风格却与传统山水画有着很大区别。传统山水画中的构图程式、点厾皴法在他的作品中少有体现,他希望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到现代笔墨体系与视觉体系的构建上。他在创作中不断地权衡笔墨与色彩的关系,并把自己的创新融入了创作中。这种创新,包括主题创新、空间表现创新、墨色创新、色彩创新等。他选择非传统的墨色表现体系的目的,也许是为了能够把当代现实田园纳入画面之中,解决了传统山水画体系无法表现当代建筑、桥梁及农村生活的问题。

 


马良书 | 《风清景明田野家 | 136x68cm | 宣纸彩墨 | 2013年

 

我们能够看到他田园山水画中的建筑就是当代农村的建筑,而没有影响画面的意境美感。在空间表现上,他借助“S”形线条及墨色浓淡,辅之以光影,使视觉得以延伸。在色彩方面,他还尝试把红与绿这两种对比色放到了画面中,使它们在矛盾对比中协同黑白墨色产生具有装饰性和构成感的变化。红色多用桃红色,绿色多用草绿,表现春气盎然的气氛。之所以他的画有装饰性和构成感,是因为他作品中的麦绿桃红具有符号性,恰如陶靖节文中的“桃花源”只是一种内在愿望,一种对纷繁复杂人生的精神性逃离而已。

 

马良书把对中国田园文化的思考借助灵动多变的笔墨表现了出来,力图在当代山水画领域开拓出一片新的世界。他与我皆起于田野,对乡土乡音有着复杂的记忆与深厚的感情。他较我年长,想必有更深的体会。相信他的作品能够让更多的人去关注那片明净无暇的灵魂家园。

 

2013年4月